職業理念之學生觀
- 時間:
- 2018-12-21 15:59:52
- 作者:
- 章老師
- 閱讀:
- 來源:
- 四川教師資格網




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性質、地位、特征和具體時間活動的基本看法與認識。當前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提出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學生是發展的人
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順序性、互補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個別差異性。
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教師對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應充滿信心,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通過培養和激勵是可以獲得成功的,不能因為學生的暫時的落后就將其完全否定,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到他們的發展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第三,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學生還是不成熟的人,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成長的人,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在這個時候教師應當有一顆寬容的心去接納學生,去引導學生進行改正,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著極大的關系。
2.學生是獨特的人
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學生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教書更應做好育人,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感性生活。
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世界。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克服按照統一標準和尺度去衡量學生,要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明顯的不同,“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體獨立性,不能把自己的個人意志強加于學生的思想之上。
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學生在教育系統中既享有一定的責任也承擔一定的權利,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引導學生學會承擔責任。
這部分在作答單選題的時候,其實主要在于理解學生觀每一點的內涵,難度不大。作答材料分析題時則是要注意結合材料尋找相關知識要點,一般來說三步走:1.審題,包括幾個問,問什么(分析、評述、建議),答什么(應用哪部分知識點);2.分析材料,尋找題中關鍵線索并于理論點結合;3.組織作答,一般采用總(總體評價)分(解釋原理+分析材料)總(歸納總結)的形勢來進行。
下面結合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下面幾道題:
1.軍軍的英語成績比較差,每次考試都不及格,這次考試及格了。軍軍本以為老師會表揚他,沒想到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他:“你這次考得特別好,不是抄來的吧?”老師的這種做法忽視的是( )。
A.學生的完整性 B.學生的個體性 C.學生的獨立性 D.學生的發展性
【答案】D。解析:學生是發展的人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學生有著巨大的潛能。題中老師否定了軍軍的努力,沒看到軍軍進步正是違背了這一點。
2.任教六年的李老師回憶道:讀初二時,新來的語文老師以“春游”為題讓我們寫一篇作文。我寫了一次與爸爸上山采楊梅的經歷,由于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寫的有聲有色。這個語文老師對班上的情況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學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的優秀范文。老師拿著我的作文本身深情并茂地大聲朗讀者,我一聽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來。語文老師讀完以后,就對全班同學說“請寫這篇作文的同學站起來。”我在后排怯生生的站了起來,全班的同學以驚奇的目光注視著我,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老師在讀完了我的作文后,還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給了我幾張空白稿紙讓我再謄寫一遍,然后在班里墻壁上開辟了一個作文園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園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發現自己原來并不是一無是處,我也有很多閃光點。自從那以后,我開始要求自己堅持寫周記和日記,并送給老師批改。老師在看完之后要么寫一句評語、要么蓋上一個“優秀”字樣的圖案,我非常滿足寫日記這個習慣從初二開始一直保留至今。現在我的日記本已多達五十多本了。
問題:請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材料中語文老師的教學行為。
【參考答案】
材料中語文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符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將學生看作發展的人,應該看到學生身上存在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語文老師沒有將“我”看作是最差的學生,而是朗讀“我”的作文,鼓勵并肯定了“我”的價值,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將學生看作是獨特的人,在教育工作中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材料中,語文老師針對后進生“我”在進行教育時,便是考慮到了該學生的特點,量體裁衣、對癥下藥,最終促進了“我”的積極發展正是這一點的體現。
并且語文老師的做法也符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基本要求,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體現教育公平,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學生,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材料中,語文老師沒有因為“我”是差生便忽略對“我”的教育正式體現了這一點。
免費領取教資筆試/面試/普通話備考資料> >